二月會議紀要
Feb 24
報告人:李典蓉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學研究院副教授)
召集人:賴惠敏教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孔令偉教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時間:2023 年 2 月24 日(五)上午 10:30 至 下午1:30
地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701研究室
撰寫人:簡瑞瑩(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研究生)、李岱樺(國立政治大學歐洲語文學系學士生)
本次中西議覆檔案讀書會由賴惠敏研究員與孔令偉助研究員擔任主持人,首先由賴惠敏老師以自身前往烏里雅蘇台實地考察的經驗介紹議覆檔讀書會的源起,並說明議覆檔可供研究的議題,包括西洋儀器、內務府製造的軍需武器、喀爾喀蒙古的建城與兵員以及商民管理等。議覆檔新史料的出現也讓人得以認識陌生的歷史,例如清朝對準噶爾的戰爭北路耗費軍需甚多,然而《清史稿》的紀錄有諸多疏漏,而議覆檔此時就可以作為歷史研究的重要材料。
接著由孔令偉老師致詞講述議覆檔工作旨趣,將議覆檔研究分成四部分講述:「議覆」所代表的涵義、對於議覆檔材料的先行研究、議覆檔版本的保存狀況以及議覆檔的研究價值。由於過去奏摺與題本並未詳述議論的過程,只知道結果與起因,卻不知其討論過程。本讀書會即採用經漢譯過的議覆檔討論決策流程,而非滿文本身。
至於「議覆」二字的意涵究竟為何?清代檔案的結尾、皇帝的硃批中常見「依議而行」的字句,「議」即可能代表「議覆檔」。先行研究的部分,又以筑波大學上田裕枝的〈中国第一歴史襠案館所蔵 「議覆襠」について〉為首要。此文說明就制度上而言軍機處的成立過程,並以莊吉發先生對台北故宮議覆檔案的整理簡要概述,進而說明議覆檔可以與史語所的內閣大庫錄副檔互相參照。議覆檔最重要的價值之一,即推翻傳統皇帝獨自決斷的想像,還原軍機大臣共同決策的流程。除了一檔館和日本筑波大學外,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是少數有幸保存議覆檔膠卷的地方之一。
藉由《議覆檔》及多種史料的互相參照,或許可以進一步了解清朝政策的討論及決策過程,甚至進一步考察軍機大臣討論的實際流程、討論情形,以及各大臣的權力核心地位。另一方面,議覆檔滿漢文流傳的關係也值得注意,透過本次讀書會的運作,或許能進一步釐清議覆檔流傳跟清代政治制度的關係。
與會成員簡單自我介紹後,李典蓉老師便開始領讀議覆檔〈議政大臣議奏遷厄魯特回原旗居住事折〉與〈大學士馬爾賽議奏於盛京烏拉安插新歸附之厄魯特事折〉兩篇事折。接著老師又以「靖邊大將軍傅爾丹等奏請萬安折」為例,討論雍正年間對於厄魯特人投誠的相關議論。
在〈議政大臣議奏遷厄魯特回原旗居住事折〉中,探討了議覆檔翻譯過程的討論、內容和事件本身的歷史脈絡。以滿漢文翻譯而言,《議覆檔》中稱「多爾濟色布騰」,然而在《清實錄》中稱「多爾濟賽布騰」,回查滿文,《議覆檔》的翻譯顯然是較為貼近滿文情形。從「色布騰」和「賽布騰」的差異,可見清實錄的漢文翻譯不夠嚴謹。此外,李典蓉老師提到滿漢文對照工作的難處之一,即人名、地名的翻譯若只參考音譯,後續可能因為同音異字造成漢文對照的困難。若想要了解事件原委,解讀文本時就必須藉由多文本的互相比對,了解事件發生的歷史脈絡。例如藉由《上諭檔》、《雍正朝滿文硃批奏摺譯編》以及《清實錄》的比對,可以了解此折所載厄魯特人與清準之間的歷史衝突。
大學士馬爾賽議奏盛京烏拉安〉一折關注的核心為厄魯特人的逃遁問題。本篇所提到欲安插的厄魯特人,即前一篇〈議政大臣議奏遷厄魯特回原旗居住事折〉的厄魯特人,根據《清實錄》的記載,厄魯特人容易大量叛逃,因此不得清朝廷信任。安置的問題幾經討論,最後厄魯特人又回到歸化城地區(土謝圖汗地區)。且據《清實錄》記載,清政府命令蒙古兵丁追剿逃遁的厄魯特人。其兇悍導致追捕的蒙古兵丁諸多折損,延伸出法治案例處理蒙古兵丁的撫卹問題,由此本折還可以另闢法制史的討論。除此之外,對於文本之中漢文所譯之烏拉,滿文原為ula yalubufi(指差役的驛站),在翻譯時特別保留口語的方式。最後的議決讓給予厄魯特人生計與馬匹,以示懷柔。
導讀結束之後,賴惠敏老師認為藉由《議覆檔》、《清實錄》、滿文硃批材料等相關史料的交叉比對,既有助於理解史料內容也能好地接近史實。賴老師也建議將相關的學者論著放上讀書會群組提供參考;林士鉉老師則提出第一折描述的是事件抄錄而非奏摺,而第二件才是奏摺,可藉此看出當時清代檔案工作的階段。除此之外,藉由議覆檔史料的分析,可以釐清雍正朝對於西北議題的處理方式。而本次閱讀所提到的厄魯特降人問題自康熙到乾隆年間皆為棘手的議題,還具有情報傳遞的意義,以上皆具有深入探討的空間。